離港感言
與小草對話 回顧台灣
遷居租屋住下去有理由


@張錦滿 - 2021/11/09

在2021年中我到台灣,並非旅遊,而是與妻子租屋住下去。

我自1972年9月開始在香港工作、生活,至2021年中,長達50年,小草拍他的紀錄片來訪問我。他提到1967-1972年間,我在台灣大學讀書時見聞觀感。這話題合我意,正好給我離港、遷居台灣下個註腳。

今天已很少外地人能講到1967-1972年間台北生活情況,那時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政治未開放。與小草對話,給我機會回顧1967-1972年間台北見聞觀感,而我想繼續觀察該50年間轉變延續,那麼真實居住在那裡便有理由。

台灣近50年間轉變,明顯例子多。我隨便舉一個是,日本人生活文化遺跡在蔣介石時代都會蓋住,來到近十年,文化局肯花大錢,把該些遺產逐一發掘出來。那些是否「重要文化財」各有各說法,但起碼豐富了今天台灣人生活內容,讓大眾多沾點文化姿彩。

與小草對話,讓我有機會向大眾介紹今天台北,其中珍貴而有趣一事項,便是當年居台日本人平常生活居所。令人驚訝是,100年歷史的日式民間(木)建築,原來在今天日本也少見。禮失求諸野,現在便會有日本人組團到台灣各縣市,緬懷那些日式民間老建築,此乃奇妙。台灣城市發展、更生緩慢,這樣反而有助保存日式民間遺產,台灣行運。

我重回台北居住已隔了50年,便有新鮮趣味可賞。我推薦大家以後到台灣各地,不妨多去體驗日式民間生活文化,分享該些「文化財」,會有樂趣,身心裨益。


  與小草對談(上):回顧於1968-1972年在台灣大學唸書,期間所見所聞。我經歷台灣文化爆發時期,該段生活經驗塑造我人生,實在寶貴。

  與小草對談(中):1972年畢業後在香港工作,自此一步一步走上文化工作與生活之路,不知不覺樂此不疲幾十年。

  與小草對談(下):香港文化具自己特色,有優於大陸和台灣的地方。香港優勢未能延續與發展,實在可惜。

花蓮吉安慶修院小小的主殿,莊嚴肅穆。
  花蓮吉安慶修院小小的主殿,莊嚴肅穆。
台南鶯料理,原為料亭。
  台南鶯料理,原為料亭。
北投文物館可能是台灣最完整日式百年建築,原本是酒店,樓房內部維修良好,怪不得要收入場費。
  北投文物館可能是台灣最完整日式百年建築,原本是酒店,樓房內部維修良好,怪不得要收入場費。
台北齊東詩社。
  台北齊東詩社。
日本藝伎餐廳叫做料亭,台北現存只有遺跡。紀州庵今天改為「文學森林」。
  日本藝伎餐廳叫做料亭,台北現存只有遺跡。紀州庵今天改為「文學森林」。


#####

[ #文化 #藝術 #台灣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張錦滿 Terms

Author @張錦滿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